目前分類:離婚證人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10.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(修改)

xx444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分享~幸福是因為要求不高 ! !?很早以前就聽過人家說:不幸福婚姻有很多種,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種。哪一種?是積極的「互敬互愛」或消極的「互相容忍」,這些老生常談嗎?這些形容顯然都不是那麼強而有力。 最近,我的一位女友提供了一個比較具有說服力的說法。她是一位未滿三十歲的美麗女子,在事業上相當有成就,已是某家公關公司的高級主管。最令人驚訝的是,她結婚已近七年,個性仍然像陽光一般,她從不刻意做公關,所以只要有她在,大家都很自在。 一群女人問她,妳認為幸福婚姻的理由何在?她自有見地:「我跟妳們不一樣,我對婚姻要求不高,我找的男人,對我也要求不高所以到現在,我還能說,結婚真好!」 她的一番話,使我恍然大悟:幸福婚姻的理由,難道不是「要求不高」嗎? 從前的夫妻,容易天長地久,其中歡歡喜喜到白頭的當然與社會風氣淳樸有關,但與「要求不高」更有關。 女人嫁出去像抽獎,抽中了一個還實用的便得感激,虔誠做牽手,「遇上了就是了」--我祖母常常這麼這麼形容她的婚姻。她那一代的女人,對男人要求確實不高,不嫖不賭、拿錢養家,就是大好男人;那一代的男人,對牽手的要求,何嘗不也是媒人說品貌端莊就是了,能煮菜養兒育女就好。(雖然,整體說來,過去的男人對女人的要求,還是比女人對男人的要求高)。 現在的女人,知識水準及經濟能力日漸提昇,怎能要求不高? 沒有一個女人會再認為,不嫖不賭、拿錢養家就是好丈夫 ! 。女人對身高、面貌、職業、品味、個性、藝術素養、家庭狀況、財產、金錢觀,乃至男人所開的車的品牌,以及他會不會洗碗,要求都很高。雖然幸福是因為「要求不高」,但我們並不能要現代女子開倒車,隨隨便便把自己送出門。 女人已與時代一起進步,即使我們可以開玩笑說,隨便啦,沒關係,是男的就可以,但事實上,各種條件早已預先輸進自己的腦海裡。一個「值得」愛的人,不可能和我們的要求相距太遠,但愛上他之後,是不是可以不要要求太多,讓愛喘口氣?從這個觀點來說,「幸福婚姻是因為要求不高」才有意義。而「要求不高」應該是男女雙方相對的。 我的女友形容她的幸福婚姻:「他從不要求我做任何家事,不要求我生孩子,除非我願意;但我也從不要求他要變成一個有趣的男人,要多體貼,他是老老實實好男人,但這樣的人多半無趣,這是必須忍受的事實。」正如一匹馬兒能跑,但你不能要求牠同時得游泳或飛翔。是的,你也不能要求一隻狗像貓一樣安安靜靜,不能要求一隻貓看門。 每種動物各有牠的特性,每個人也是--我們為什麼要對身邊的愛人要求這麼多?被要求的人,常得削足適履,他痛苦,你也不好受,被要求的? H也常會反擊,製造兩人世界的緊張空氣。步入穩定關係前,你大可東挑西挑,找出一個合乎要求的人固然有時你得邊照鏡子邊挑剔,因為別人也挑你);既然選定了他,最好還是「要求不高」,大家容易過日子。否則,要求幸福,幸福越是遠走高飛。 幸福的可貴,也因為它不會讓我們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。套一句禪宗的,它是:不可明白要求,一要求,便錯。想要他變成你要的樣子,有技巧的讚美比要求與批評有效得多。.

xx444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分享~別用消費滿足孩子這張兒子與大姪女的合照,看著他們純真的眼神,希望大人世界的複雜與紛爭,能夠遠離他們!~We need more Love & Peace!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文/何琦瑜 我的五歲半兒子,有天晚上,帶著滿足的口吻,對我說:「媽,我覺得我們家很有錢。」這當然不是事實,於是我詫異的問:「為什麼?」他撒嬌的回答:「因為我要的東西,你就會買給我啊!」這當然也不是事實!我聽到兒子的告白,一則以喜,一則以憂。喜的是,兒子知道媽媽愛他,因為他找到「證據」證明這件事;憂的是,我在兒子的心目中,竟然是個用購買來滿足他的母親!曾寫過《過度消費的美國人》和《過度工作的美國人》的暢銷書作家,經濟學博士茱莉亞.薛荷,最近出了一本書《天生買家》(Born to buy),她稟持一貫批判性的口吻,清晰的理出當今孩童已經成為行銷和商業活動的主要獵物,是「幼小卻急切的消費者」。 所有的研究也都告訴我們,現代的兒童,買得太多、玩得太少。越來越商業化的童年,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,也讓他們成為歷史上最重視品牌、消費性格最強,以及最物質主義的一代。 打開電視,廣告裡的父親說:「孩子,你要什麼,爸爸買給你。」樂透彩的夢想笑話也暗示著孩子:有錢真好!有錢可以買到所有我想要的東西!有錢的爸爸(或媽媽)才是愛我的!現金卡的廣告更是赤裸裸的宣告,快去借錢吧!借錢讓你美夢成真。與報紙上越來越多的欠債自殺的社會新聞,形成諷刺的對比。 儘管我已經是個「警覺性」很高的媽媽,為了給孩子一個「純淨」的環境,我們家取消了有線電視,每天只准看半個小時的哆拉A夢卡通。但是我卻不小心的,放縱了我自己,在加班特多的夜晚,帶著罪惡感和孩子夢想的玩具回家。家裡的玩具,和職業婦女的罪惡感成正比──就連消費的金額也是等比成長。 生活在一個無處不消費、無處不行銷的年代,我們應該特別警醒的消費,以及不消費。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典範,如果我們以「購買」解決問題,孩子們也會跟著學。富裕和優渥,很容易成為虛無感的來源。為了孩子長遠的未來,父母要學會「忍耐」,忍著不要快速滿足孩子消費的慾望,以及忍著不要讓自己陷入行銷操控的牢籠。 這是一個母親的反省。也提醒所有認真生活、認真教養的父母們。 (作者為童書總編輯).

xx444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